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治疗及监测环节,诸如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或预示肝癌风险,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的升高则可能提示肺癌风险,而癌胚抗原(CEA)在多种恶性肿瘤早期阶段亦可能出现异常波动。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其作用毕竟有限,通常需要多项联合检测才能提升检出效能,这无疑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部分肿瘤患者在完成治疗后,还存在“应查未查”的现象,这对癌症的早期筛查与诊断以及复发监测均带来了不利影响。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常用肿瘤标志物检验降价在即规范收费助推癌症早诊早治》一文指出,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规范常用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价格,主要围绕糖类抗原测定、癌胚抗原测定、甲胎蛋白测定等。此次治理中,国家医保局结合不同地区价格比较和集采情况,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预期目标价,普遍不高于50元每项,指导各省份下调高价项目至预期目标价附近,具体价格水平可结合实际,上下浮动不超过10%。
国家医保局明确,个别项目暂不具备大幅调价条件的,现阶段可适当放宽对预期目标价的把控,但需深入剖析为何其他省份或医疗机构难以执行该预期目标价,并结合其他省份执行情况,引导医疗机构主动参与试剂集采,在降低采购成本后调整到位。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标志物检验在癌症诊断、治疗和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日益凸显。然而,由于单项检测的局限性,多项联检成为提高检出效能的必要手段,这无疑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