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后,俄乌冲突呈现出两种相互关联却又矛盾的走势。拜登政府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意图在剩余任期内协同欧洲盟友坚决支持乌克兰,短期内导致战事烈度升级明显。同时,特朗普即将回归白宫,引起冲突各方态度调整,俄乌重回谈判桌的可能性上升。
无论美国政府如何更迭,其遏俄立场始终不变。美国的最终目的并非解决乌克兰危机,而是要从中获利。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安全保障框架难以在短期内构建起来,这也使得俄乌冲突双方的矛盾一时无法消除,实现和平的道路依然漫长。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继续沿着消耗战轨道进行。俄罗斯以乌东地区为主战场,不时将袭击目标扩大至乌克兰全境;乌克兰在俄军攻势下逐步向西收缩,但仍能攻入库尔斯克州开辟第二战场,并出动无人机攻击俄罗斯基地、仓库和基础设施等。战事长期拉锯,但双方均无力打破僵局、结束冲突。
拜登政府有意在剩余任期内联合盟友加速援乌,美、英、法均授权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纵深。乌克兰多次使用美国援助的陆军战术导弹和英国援助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等远程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尽管这些行动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俄乌战场的总体态势,但通过提供援助可以延长战事,帮助乌克兰在后续可能的谈判中增加筹码。
日益趋紧的战场局势和安全压力促使俄罗斯寻求更强硬手段震慑西方。11月19日,俄罗斯更新了《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进一步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依据该文件,任何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参与或支持下对俄罗斯及其盟国的侵略,都将被视为无核国家和有核国家对俄罗斯的联合攻击。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如果乌克兰使用西方的常规导弹攻击俄罗斯,依据新的核威慑政策,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进行回应。上述政策直指近期战场态势,表达了俄罗斯以核武器威慑乌克兰打击其本土纵深的决心。与此同时,俄罗斯在11月21日使用未搭载核弹头的“榛树”中程高超音速导弹,对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一处工业区实施精确打击,以战略级威慑行动警告乌克兰及北约在对俄行动和立场上保持谨慎。